生物力学与组织修复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协同育人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是高校科研体系中最具活力的科研群体。5年来,依托该基地平台,共培养了博士研究生99名,硕士研究生252名。基地也通过国际会议基金方式资助研究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强化学术交流。研究生也积极地参加国内外科技竞赛,取得了较好成绩。

高水平论文发表:评估期内,研究生共发表SCI论文382篇,ESI高引国际合作论文5篇。基地的雷明星博士后以第一作者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了观点研究论文《Aging,alopeciaand stem cell - Intrinsic epigenetic status and extrinsic environmentalfactors affect hair follicle stem cells》,探讨衰老脱发和干细胞之间的关系,引起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和报道。基地2010级博士生罗忠关于药物控释载体的研究成果在Adv Mater(IF=18.96)、Angew Chem Int Ed(IF=11.71)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2010级博士生李林昊关于MGF对应力刺激不足损伤组织修复调控作用的研究成果发表在Biomaterials等期刊。2011级博士生郝石磊构建了胃内流场运动模型,并运用其进行胃滞留药物开发,相关研究在Mol. Pharma.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并被本领域专家R. Paul Singh教授的综述(2016)重点评述。

国际会议报告:基地通过国际会议基金的方式,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强化学术交流,提升自身科研水平。5年来,研究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进行会议报告10余次,其中刘欢博士2011年参加第3届澳中生物医学研究会议并做口头报告,获得Young Investigator奖;王彬博士2013年参加2013年美国骨科研究学会年会进行口头报告,获得Webster Jee Young Investigator奖。

挑战杯获奖:“挑战杯”作为全国大学科研竞赛重要平台也得到了重点基地的鼎力支持。2013年余璨等作品《MGF对应力刺激不足损伤组织修复调控作用的研究》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二等奖;2014级硕士研究生史博智的《新型创新模式下的以数据为驱动的健康物联网工具》科技发明类作品获得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三等奖及重庆赛区特等奖。

国际/内竞赛获奖:基地持续支持研究生参加国际竞赛。其中2013级硕士研究生王涛获得2014年生物医学工程电子创新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2014年蔡永超等获得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

学术获奖:近5年,研究生培养成果也得到教育部等部门的肯定。研究生胡燕、李林昊、曹阳获“教育部学术新人奖” 3人次;博士生郑伊能获得2016年团中央中国光华基金会医学奖学金;获重庆市优博论文9篇,重庆市优硕论文16篇。此外,5年间获得重庆大学优秀博士论文9篇,重庆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5篇;田菲菲等6人获得重庆大学学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