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力学与组织修复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学科创新
当前位置: 首页 > 协同育人 > 学科创新 >

本基地依托的生物医学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是我国该领域最早成立的学科点之一,系在美国冯元桢先生、钱煦院士的直接支持与关怀下,由吴云鹏、郑尔信教授等创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我国第一个生物力学硕士点(1981)、首批两个生物力学博士点之一(1986)。经近40年发展,已成为国内生物力学领域研究最活跃、高层次学术领军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基地之一。在该基地等平台支撑下,本学科在2016年学科评估中跻身于“中国一流学科”,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两个重庆市“十二五”重点学科以“优秀”通过验收。针对重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力-生物学耦合机制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在主要学科方向进行探索性、创新性研究,实现了生物力学与力生物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突破,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器械、组织修复材料与生物医药等诊疗干预原创成果,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

本基地聚焦重大疾病,在主要研究方向取得了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器械、组织修复材料与生物医药等诊疗干预的原创成果。证实了力生长因子可促进肌腱/韧带的修复和再生,为损伤功能修复提供了新思路。基于该创新成果,学科近四年连续两次承担了生物力学领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软组织损伤及其修复生物力学机理研究方面颇具特色;在应力诱导神经损伤、血流动力学与动脉硬化斑块破裂成因、干细胞生物力学调控等方面也取得了创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生物力学与力生物学基础理论、方法与技术。在钛材纳米表面工程、组织修复支架及响应性药物控释系统领域取得创新研究成果,在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发表高水平国际合作ESI高被引论文5篇,新型药物缓释冠脉支架已通过中检院产品注册检验。基于力-电耦合效应,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肿瘤消融治疗仪及颅内压无创监测仪,实现产业化并进入全国近500家医院。首创熊胆有效成分体外生物等效合成获上市企业和国家新药创制重大项目支持。

本基地在全球视野下培养创新型人才,汇聚人才队伍,培养并汇集了以长江学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为代表的学术领军人才队伍,培养了以在Science 上发表论文的雷明星博士为代表的创新型人才。本基地长期聘请美国四院院士钱煦教授、引进Hans Gregersen教授等强化科学研究和研究生联合培养(26名),进而提高了学科的国际影响力。近5年来共授予硕士学位252名,博士学位99名。学科人才培养在第三轮该学科评估中居全国第3位。

所在学科在本基地的支撑下,统筹国家级工程基地、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公共实验中心优势力量,多角度地积极探索“产学研用”新模式,使得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